- 发布日期:2022-08-24 19:37 点击次数:142
能自得时还自乐,到无心处便无忧。
图片
【原典】
道可道,非常道。
【译文】
可言说之道,非恒常之道。
图片
【悟道】
毕竟几人真得鹿,不知终日梦为鱼。
语自黄庭坚之《杂诗七首》。“得鹿”,是逐鹿中原之鹿,还是鹿死谁手之鹿,抑或心头撞鹿之鹿,不得而知;“梦为鱼”,是北冥有鱼之鱼,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鱼,抑或相忘于江湖之鱼,不好论断。
诗句大意为,“世间能有几人能心想事成,虚度一生而已”。言虽偏颇,甚为有理。
“古今过眼总成空,乾坤俯仰任穷通。”看透之人,苦难修行;悟透之人,气和心平;“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”,执迷眼前,道已远去;拘泥于物,背道而为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《老子》开篇之言,突出了道之不可言说性。
“形而上谓之道,形而下谓之器”,此《易经》之言;老子也说,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为道”。二者皆是强调,道者,“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”。
昔佛祖拈花示众,摩诃迦叶会心一笑,开启禅宗之门。禅宗讲究不立文字,佛法难以言说,其追求之至高境界是如如不动, powertoy不受外物外界之干扰,始终保持内心之宁静。
有人问及佛祖,佛陀法力无边,何不普度众生?佛祖答曰,“因果不能改,真相不能说,智慧不可赐,无缘不可度”。诸如此等,皆在强调道法之玄妙。
真正悟道,关乎人之根器。
图片
万千繁华,芸芸众生,何处可觅道之三昧?“道在屎溺”,庄子一言以蔽之,意在形象说明道之无所不在,即使低贱之物,亦有道之身影。故贤者又言,平常心即道。
概而言之,《道德经》之主要内涵是“三道一德”。三道,谓之天道地道人道;一德,成功案例“道生之,德蓄之”。“道为德之本,德为道之显”,人道法地道,地道法天道,依道而为是谓德。
“天之道,为而不争”。天道之最大特点,是“无私无我无执”。不过,由于人性使然,世人往往鼠目寸光,只关注身外之物,孜孜以求,甚至不息付出生命代价,是谓背道而为,舍本逐末。
《金刚经》说,“佛说世界,即非世界,是名世界”。告诫世人,眼前世界,真相难知;真理相对,唯变永恒;忘我忘执,当惜当下。
“非常道”,还有一层解读,要求世人跳出常规思维,运用逆向思维,出奇制胜。
“能自得时还自乐,到无心处便无忧”。天地之间,没有不平之事,唯有不平之心。世间诸事,或近或远,或远或近,全凭人之心境。以何种目光观察世界,世界便以何种面目回报。世人或无法改变世界,但可掌控自己之心境。
人之终极目标,须努力活成“道”的样子。依道而为,师法自然,回归自然,潇洒自在。
“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”。适度放空自我,人生幸福之源。没有了太多过分之欲求,便少了许多内心之纠结和痛苦,这也许便是人间之真道。
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一键举报。